【农技】 春季蜜蜂养殖应对措施-农业技术-邯郸市农业农村局
无障碍阅读工具 欢迎访问邯郸市农业农村局!
农业技术
nong-ye-ji-shu
【农技】 春季蜜蜂养殖应对措施
添加时间:2025-04-25 09:43:51   浏览:

中国南北方气候差异明显,北方天气四季分明,春季时常受冷空气影响,出现灾害性天气的频次较高,需要加强防范。为做好蜜蜂的养殖管理,让蜂农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损失,就如何做好蜜蜂的养殖管理进行阐述。

一、蜂箱位置调整

在大风来临之前,首先要调整目前蜂箱摆放的位置。

1.移至避风处。提前将蜂箱移到建筑物背风侧、山体斜坡或防风林后方。若无法移动,用木板、铁皮等临时搭建挡风墙(距离蜂箱1-2米,避免完全封闭)。

2.降低蜂箱重心。移除蜂箱顶部不必要的空继箱,减少受风面积。叠加蜂箱时,下层放置重物(如石块)增加稳定性。

3.调整摆放方式。将蜂箱排列成紧密的圆形或半圆形,利用群体结构相互挡风。巢门方向统一调整为背风侧,并用木板遮挡侧面来风。

二、选择固定工具

1.绳索绑扎法

材料:尼龙绳、帆布带(避免使用易磨损的绳子)。

方法:将蜂箱上下叠加时,用绳子横向缠绕蜂箱多圈(至少3圈),形成“井”字或“8”字捆扎。将绳子两端固定在重物(如沙袋、石块)或地桩上,拉紧后打活结方便调整。

注意:绳子与蜂箱接触处垫软布,避免磨损箱体。

2.重物压载法

材料:沙袋、石块、砖块、水泥块。

方法:将重物均匀压在蜂箱顶部(避免倾斜导致蜂箱变形)。单箱可两侧各压2-3个沙袋,叠加蜂箱需压顶层并固定下层。

注意:沙袋需防雨,避免吸水后压垮蜂箱。

3.地桩固定法

材料:金属地桩(长度≥30cm)、膨胀螺栓(水泥地面用)。

方法:在蜂箱支架或底座四角钻孔,用地桩斜向打入地面(与地面呈45°角),用铁丝或绳索连接蜂箱。水泥地面可用膨胀螺栓固定蜂箱底座。

注意:地桩需深入硬土层,松软土地可浇水泥加固。

三、应急加固技巧

1.临时捆绑。若无专业工具,可用废旧轮胎套住蜂箱底部,内部填石块增重。用长木条横向钉在蜂箱两侧,插入地面固定(类似帐篷地钉原理)。

2.利用自然环境。将蜂箱推至低洼处或沟渠中,利用地形削弱风力。用藤蔓植物(如爬山虎)或编织草席覆盖箱体,减少风阻。

注意事项:①避免完全密封。固定时保留蜂箱底部或侧面的通风口,防止蜜蜂窒息。

②预防箱体变形:重物压载需均匀分布,避免单侧受力导致巢脾断裂。

③定期检查:大风期间每隔2-3小时查看一次,及时加固松动的绳索或地桩。

④灾后处理:风停后解除固定装置,检查蜂箱是否渗水、巢门是否被泥沙堵塞。

四、不同的场地可以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

1.松软土地。推荐地桩+沙袋压顶的固定方式。

2.水泥地面。推荐膨胀螺丝+重物的固定方式。

3.山坡地。推荐挡风墙+轮胎固定的方式。

4.露天开阔地域。集群摆放+绳索捆绑的固定方式。

通过以上方法,可有效防止蜂箱被大风吹翻或移位,最大程度保护蜂群安全。将巢门改为背风方向,缩小巢门开口(保留蜜蜂通行即可),减少冷风灌入。在八级以上大风天气下,即便蜂箱已加固固定,仍需对蜂群内部进行精细化管理,以应对大风带来的温度波动、食物短缺、蜂群应激等问题。

五、温度与湿度调控

1.密封与通风平衡

检查蜂箱缝隙并修补,防止沙尘侵入,但确保通风口通畅(如使用防尘网覆盖)。箱内添加保温材料(如泡沫板、草垫),避免温度骤降,尤其是夜间。同时防止湿度过高。

缩小蜂路:适当缩小框间蜂路,让蜜蜂更紧密结团,增强自我保温能力。

2.稳定蜂群结构。确保蜂群内有充足储蜜,合并弱群以减少管理风险。避免大风天开箱检查,必要时选择风力较小时段快速操作。

避免湿度过高:大风常伴随降雨,如果出现降雨,需在箱底垫高(用砖块或木架),防止积水渗入。覆盖箱顶的保温物需防水(如加盖塑料布,但留出通风口)。

保留通风口:用防尘网遮挡通风口,既防沙尘又保持空气流通,避免蜜蜂窒息或发霉。

六、食物与水源保障

1.紧急补喂糖浆。

饲喂方法:大风天蜜蜂无法外出采蜜,需用饲喂器或浅盘提供1:1糖水(白糖:温水),添加少量盐(0.1%)补充电解质。

注意事项:傍晚饲喂,避免引发盗蜂;糖浆需当日清理,防止变质。

2.储备蜜脾与花粉。

提前准备:若蜂群储蜜不足,及时加入储备蜜脾或花粉饼,直接放入蜂箱内供蜜蜂取食。

人工花粉替代:可用大豆粉、酵母粉、蜂蜜混合制成花粉替代品,补充蛋白质。

七、蜂群结构维护

1.合并弱群。将储蜜不足、蜂量少的弱群并入强群,减少管理风险。合并时使用报纸法或喷烟器,避免工蜂斗杀。

检查蜂王:合并前确保蜂王健康,若原群蜂王劣质,提前淘汰。

2.稳定蜂群秩序。大风期间尽量减少开箱检查,必要时快速操作(10分钟内完成),防止热量散失和蜂群躁动。

大风天气要观察蜂群行为。通过巢门观察工蜂活动,若大量蜜蜂在巢门口聚集躁动,可能是箱内过热或缺氧,需调整通风。

八、减少干扰与应激

1.降低人为干扰。暂停非必要操作:如取蜜、换王、分蜂等,待天气稳定后再进行。

减少震动:避免敲击或移动蜂箱,防止巢脾震落或蜜蜂受惊。

2.预防敌害入侵。缩小巢门,将巢门调整为仅容1-2只蜜蜂通行的宽度,防止胡蜂、蚂蚁等趁虚而入。

箱体密封:修补裂缝,避免蟾蜍、蜘蛛等天敌钻入。

九、灾后检查与恢复

1.风后快速评估。

检查巢脾稳定性:开箱查看巢脾是否脱落、变形,及时修复或更换。

蜂王状态:观察蜂王是否正常产卵,若失王需及时介入(介入成熟王台或新蜂王)。

2.清理与消毒。

清除死蜂与杂物:清理箱底死蜂、碎蜡,防止滋生病菌。

箱内消毒:用淡盐水或食用醋擦拭箱壁,预防真菌或寄生虫滋生。

十、长期健康监测

1.跟踪蜂群恢复:灾后连续3天观察蜂群出勤率、采粉量,判断是否恢复正常。

2.预防疾病暴发:若发现蜜蜂行动迟缓、腹胀或腹泻,可能因应激诱发爬蜂病或下痢病,需对症用药(如EM菌液调节肠道)。

3.平衡保温与通风:切忌过度密封导致高温高湿,否则蜂群可能“热伤”或发霉。

4.优先保障食物:缺蜜是大风天蜂群死亡的主因,务必提前备足糖浆和蜜脾。

5.减少开箱频率:蜜蜂在恶劣天气下更敏感,频繁干扰易引发逃群。

通过以上内部管理措施,可帮助蜂群抵御大风带来的环境压力,维持蜂群稳定,确保灾后快速恢复生产力。



来源: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特色养殖创新团队蜂蚕等绿色养殖与综合利用岗位

供稿: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 自游邯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