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理运筹抽穗扬花期水肥。在浇好春一水的基础上,浇好抽穗扬花水。春一水浇灌较早的地块要根据墒情在抽穗扬花前灌溉,春一水浇灌较晚的地块在扬花后灌浆初期浇水,浇水时看天气浇水,大风之日和大风来临前一天不可浇水,以防倒伏。缺肥麦田视苗情及前期追肥情况,适当补肥,时间不要过晚,以免造成小麦贪青晚熟,一般在抽穗到开花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5公斤-10公斤。
二、科学用药“一喷多防”。灌浆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最重要时期,也是多种病虫危害期和干热风易发期,重点抓好“一喷多防”,混合喷施杀虫剂、杀菌剂、调节剂、叶面肥等,实现防病、治虫、防倒伏和防干热风的作用,保根护叶,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灌浆强度,促进光合产物积累,增加千粒重。
首次“一喷多防”在抽穗后开花前进行,以防治赤霉病、麦蚜为主,兼治白粉病、锈病等,赤霉病突出抽穗扬花期预防,全面落实“预防为主、看天施药”措施,密切关注小麦扬花期的降雨过程,做好预防;
第二次在开花后10天左右进行,重点防治穗蚜、白粉病、锈病等,条锈病突出联防联控,一旦发现发病中心,及时组织统防统治,严防大面积流行;
有条件的地方在灌浆后期进行第三次“一喷多防”,重点是防治叶部病害和预防干热风,喷施杀菌剂和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延长灌浆时间,提高千粒重。病虫害防治要保证用水量,将麦株上下喷透,避免用水不足“惜水不惜药”,人工打药时每亩用水量不少于30公斤,采用无人机飞防时每亩用水量不少于2公斤。
三、及早拔除麦田禾本科恶性杂草。节节麦、野燕麦、雀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恶性杂草比小麦成熟早,生长迅速,与小麦争夺养分,严重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要在杂草抽穗前彻底拔除干净,并带出田外,将其消灭在结籽之前。
四、防灾减灾落实应对措施。中后期重点关注大风倒伏和“干热风”等自然灾害。小麦灌浆期前发生的“早期倒伏”,通常可以不同程度地恢复直立,灌浆后期发生的“晚期倒伏”,由于“头重”不易完全恢复直立,往往只有穗和穗下茎可以抬起头。可在雨过天晴后,用竹竿轻轻抖落茎叶上雨水珠,减轻压力帮其抬头,切忌挑起而打乱倒向,或用手扶麦、捆把。灌浆后期要高度重视干热风的预防,根据气象预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干热风来临之前采取喷灌、滴灌浇小水等措施提高田间湿度,改善小气候,灌浆期病虫害防治时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延长植株活力和叶片功能期,降低“干热风”危害。
五、适期收获,颗粒归仓。推广小麦收获减损和绿色仓储技术,确保颗粒归仓。一是通过紧密结合天气情况开展收割,成熟一块收一块,减少自然损失,确保颗粒归仓;二是作业前要检查调试收割机,确保割台、脱粒、清选等部件正常运行。根据小麦高度、密度和成熟度调整割幅、脱粒转速等参数,保证收割质量,收割机要带有秸秆粉碎及抛洒装置,确保秸秆均匀分布地表,留茬高度小于15厘米,收割损失率小于2%;三是加强机手培训,降低作业事故与机械故障,确保高效、安全、优质完成收割任务;四是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收获时采取单收单脱、单晾单晒、单贮单运,提高原粮品质。